杜甫五律《遣愤》读记

发布日期:2025-02-03 00:12    点击次数:161

杜甫五律《遣愤》读记

(小河西)

此诗或作于永泰元年(765)冬,时杜甫客永安。这年冬吐蕃、回纥联合犯唐,郭子仪单骑入回纥营,说服回纥合击吐蕃。击溃吐蕃后,朝廷对回纥赏赐甚厚。但杜甫听说回纥并没“尽归”,非常气愤。【《资治通鉴》永泰元年十月:“丙寅,回纥、吐蕃合兵围泾阳。……是时,回纥与吐蕃闻仆固怀恩死,已争长,不相睦,分营而居,子仪知之。……子仪竟与定约而还。吐蕃闻之,夜引兵遁去。……药葛罗帅众追吐蕃,子仪使白元光帅精骑与之俱;癸酉战于灵台西原,大破之,杀吐蕃万计,得所掠士女四千人。丙子又破之于泾州东。……乙酉,回纥胡禄都督等二百余人入见,前后赠赉(lài)缯帛十万匹;府藏空竭,税百官俸以给之。”】

遣愤(杜甫)

闻道花门将,论功未尽归。自从收帝里,谁复总戎机?

蜂虿终怀毒,雷霆可震威。莫令鞭血地,再湿汉臣衣。

花门:花门山或花门山堡。唐时为唐与回纥边界。杜甫、岑参常借指回纥。《新唐书-地理志》:“居延海,又北三百里有花门山堡。又东北千里至回鹘衙帐。”《留花门》(杜甫):“花门既须留,原野转萧瑟。”

帝里:帝都,京都。《晋书-王导传》:“建康,古之金陵,旧为帝里。”《赋得魏都》(唐-李百药):“帝里三方盛,王庭万国来。”收帝里:广德元年(763)十月,吐蕃占长安,代宗奔陕州。十几天后,郭子仪吓走吐蕃,收复长安。

戎机:战争;用兵机宜。《木兰辞》(南北朝):“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”《长安秋夜》(唐-李德裕):“内宫传诏问戎机,载笔金銮夜始归。万户千门皆寂寂,月中清露点朝衣。”

蜂虿(chài):蜂和虿(皆有毒刺)。喻恶人。《左传》僖公二十二年:“君其无谓邾(zhū)小,蜂虿有毒,而况国乎?”《国语-晋语九》:“蜹(ruì)蚁蜂虿,皆能害人,况君相乎!”《除草》(杜甫):“其毒甚蜂虿,其多弥道周。”

雷霆:《汉书-贾山传》卷51:“雷霆之所击,无不摧折者;万钧之所压,无不糜灭者。今人主之威,非特雷霆也;势重,非特万钧也。”颜师古注:“霆,疾雷也。”“特,独也。”《王逸引谚》(汉):“威如雷霆,寇贼不生。”《赠张相镐》(李白):“虎将如雷霆,总戎向东巡。”

震威:以威势使人震恐。《陈太庙舞辞》:“大定扬越,震威衡楚。”《古风》(李白):“秦皇按宝剑,赫怒震威神。”

鞭血地:此指回纥在陕州鞭打雍王僚属事。【《资治通鉴》宝应元年十月:“以雍王适为天下兵马元帅。辛酉,辞行。以兼御史中丞药子昂、魏琚为左右厢兵马使,以中书舍人韦少华为判官,给事中李进为行军司马,会诸道节度使及回纥于陕州,进讨史朝义。雍王适至陕州,回纥可汗屯于河北,(胡三省注:陕州之河北也。)适与僚属从数十骑往见之。可汗责适不拜舞,药子昂对以礼不当然。回纥将军车鼻曰:'唐天子与可汗约为兄弟,可汗于雍王,叔父也,何得不拜舞?’子昂曰:'雍王,天子长子,今为元帅。安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拜舞乎!且两宫在殡,不应舞蹈。’力争久之,车鼻遂引子昂、魏琚、韦少华、李进各鞭一百,以适年少未谙事,遣归营。琚、少华一夕而死。”】

【大意】听说回纥的将领,论功受赏之后并没全撤走。自从长安收复之后,是谁掌握朝廷军事机宜?(回纥未归可愤,宦官总戎更可愤。)回纥终究是蜂虿怀毒,只有郭子仪的雷霆可让他恐惧。千万不要让回纥的皮鞭,再次血湿汉臣之衣。

【诗意串述】这首诗写作背景:一是永泰元年(765)冬回纥受到厚赏后仍赖着没全走。二是宝应元年(762)十月收京后,兵权仍由宦官掌握。(程元振换成鱼朝恩。)此诗前二联说这两件事。回纥赖着没走,杜甫很“愤”。皇上用人不当,杜甫更“愤”。三联写“愤”因。如重用郭子仪,可以“雷霆”震慑回纥。由这些宦官“总戎机”,如回纥赖着不走,后果不堪设想。末联写担心。皇上啊,千万莫忘三年前回纥鞭打汉臣的血的教训,不要让悲剧重演啊!(杜甫多年来耿耿于怀两件事:回纥借兵;宦官弄权。)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